湘伴|保护个人信息,湖南不止于严打!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湘伴]

湘伴导读

给手机充话费,手机号码等信息被营业厅员工卖给他人;下载使用一款APP,手机里的照片被悉数盗取;生娃第二天,摄影机构“为孩子拍满月照”的营销电话就打了过来……信息时代,伴粉们的个人生活是不是也遭遇过类似困扰。《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施行一年了,湖南的个人信息保护做得怎样?今天,湘伴君带你一起看看。

判 例

近日,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审判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2019年至2021年10月,被告人张某某将从他人处购买的长沙多个楼盘的业主姓名、电话号码、地址等信息,转售给黄某某等55人,从中牟利。2021年10月,张某某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供述了上述犯罪事实并自愿认罪认罚。湘伴君看了一下一审判决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坐牢、罚款、退赃、删除信息、公开道歉。

具体内容如下:被告人张某某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10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0元;被告人张某某退缴的违法所得人民币13000元依法予以没收,上缴国库;责令被告人张某某删除所有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并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在省级以上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湘伴君采访时了解到,这起案件中,张某某共计出售公民个人信息103万余条。也就是说,每条信息的利润不过一分钱。利润不高,风险不小,这样的违法生意真有人做吗?其实,铤而走险的人还不少!伴粉们想想,咱们平常接到的骚扰电话、垃圾短信、精准推销,绝大多数是信息贩卖造成的困扰。

趋 势

湘伴君采访了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以下简称“侵公犯罪”)的专家,他们梳理了当下侵公犯罪的几大趋势。犯罪高位运行。公安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98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万余名。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检察机关办理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2000余件,同比上升近3倍。

以网络技术为支撑,运用“黑客”等技术手段进行犯罪。运用网络技术窃取个人信息隐私已成为侵公案件的普遍现象。2018年4月开始,巫某通过网购的软件,破译了某品牌已售摄像头相关信息,通过这些信息随时可调看相关监控的实时画面。巫某借此“开发”了一款手机APP,向充值会员提供实时监控画面。2019年3月巫某落网时,该客户端的会员达1万多人,巫某从中牟利80余万元。犯罪呈现规模化产业化,犯罪链条完整。2019年4月,岳阳县公安局网安大队民警发现一个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团伙,团伙成员郭某某利用QQ、微信等聊天工具联系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上线卖家”和“下线买家”,从而赚取中间差价。岳阳公安将犯罪链条上的案犯一一缉拿归案后认定,这条侵犯个人信息隐私的黑色产业链,贩卖公民个人信息20000余条。易诱发下游相关联犯罪。省公安厅网技总队民警告诉湘伴君,“套路贷”、电信网络诈骗等类型的案件,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密切相关,公民信息泄露大大推高了这些案件的犯罪成功率。长沙警方曾破获一起这样的案件。警方成功打掉一个贩卖电话卡的犯罪团伙。该团伙在数月内,贩卖4000余张电话卡,非法获利近40万元,团伙关联的涉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逾30起。

做 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满一年了。湖南在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感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持续加大对侵公犯罪的打击力度。湘伴君从省高院、省检察院和省公安厅了解到,2021年以来,全省法院共审结个人信息保护案件411件,其中民事侵权纠纷案件26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案件385件。全省检察机关严厉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批准和决定逮捕197件355人;提起公诉426件905人。2022年以来,全省公安网技部门共侦办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11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00余人。将行业“内鬼”和职业团伙作为重点从严惩治。在查办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同时,检察、公安等部门持续溯源上游个人信息泄露的渠道和人员,围绕信息获取、流通、使用等各环节,加强全链条打击。省反电诈协调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很多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犯罪分子利用电话卡、银行卡等实施诈骗、转账。今年前5月,湖南三大通信运营商累计考核处罚了97名管理人员、120名普通员工、537个渠道网点,停业整顿228家,取消代理资格34家。在个人信息保护案件中引入公益诉讼制度。2022年6月,最高检公布了《关于加强刑事检察与公益诉讼检察衔接协作严厉打击电信网络犯罪加强个人信息司法保护的通知》,要求各地检察机关强化刑事检察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衔接协作,实现全链条打击、一体化网络治理。

合 力

湘伴君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各部门形成合力”,成为打击侵公犯罪的政法专家们的一大呼声。他们认为,个人信息保护涉及对象多、领域广,多个部门职责交叉或者职权定位不够明晰,亟需形成打击、监管、维权等合力。专家们建议,希望相关部门出台更加便捷的维权、投诉渠道,降低老百姓维权成本。同时,希望看到更多由人民检察院、法律规定的消费者组织或国家网信部门确定的组织,为人民“代言”,提起公益诉讼,真正让个人信息保护法长出“牙齿”。专家同时也提醒广大人民群众,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杜绝个人信息泄露,是从源头斩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利益链条的有效方法之一。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要切记,不在钓鱼网站、恶意软件注册个人信息,当信息泄漏后,应及时将与个人信息有关的财物、资料转移,避免关联伤害。

文|王为薇 李国平 杨佳俊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