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疾控:气温骤降,流感“叠加”新冠,哪些人群更需要特殊关注?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琪 王湘 张恒娇 龙飞鹏]

华声在线11月25日讯(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琪  通讯员 王湘 张恒娇  实习生 龙飞鹏)当前,我国流行性感冒已经进入流行季,同时,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扩散蔓延,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存在。最近几天,全国多地气温“断崖式”下跌,降温幅度达10℃以上,气温骤降,省疾控中心发出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们要认真做好个人防护,保护好自己。寒冷天气或气温骤降期间哪些人群更需要特殊关注?疾控专家进行支招。

一、寒冷天气或气温骤降期间哪些人群更需要特殊关注?

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脑中风、冠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等慢病患者以及长时间在户外工作或活动的人群,容易受到寒冷天气影响,需要特殊关注。

二、为什么寒冷天气或气温骤降对老年人影响更大?

老年人较年轻人更怕冷,由于老年人体力渐衰和活动能力减弱,代谢功能降低,产热相对减少,体温调节功能差,以致在低温环境或接触寒冷后,很容易发生寒颤,出现身体失温,因此在寒冷的季节,特别要警惕老年人身体失温的发生。

三、寒冷天气或气温骤降的敏感性疾病有哪些?

(1)心脑血管疾病:低温刺激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缺血、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栓形成,因此环境温度的骤变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导致高血压患者血压急剧上升而发生脑卒中;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心肌梗死。

(2)呼吸系统疾病:冷空气可使鼻咽部的局部粘膜变得干燥,以致发生细小破裂,病毒、细菌容易乘虚而入,造成呼吸道疾病高发。气温骤降可以诱发哮喘等疾病的加重。

(3)其他疾病:长时间在寒冷地带工作、生活或气温骤降期间长时间在室外工作和活动的人群, 容易引起冻伤、使腰腿痛和风湿性疾病病情加重;对孕妇和胎儿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四、哪些人群易患重症流感?

国家卫健委组织制定并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方案指出,人群普遍易感流感,但老年人、年幼儿童、肥胖者、孕产妇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为高危人群,这五类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尽早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等;

(4) 肥胖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大于30】;

(5) 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五、寒潮天气或气温骤降时有哪些防护措施?

(1)当气温发生骤降时,要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是要注意手、脸的保暖;

(2)关好门窗,固紧室外搭建物;

(3)外出当心路滑跌倒;

(4)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心脑血管病人、呼吸系统病人等慢性病患者应注意保暖,加强营养,适度锻炼,减少外出;

(5)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疲劳;

(6)采用煤炉取暖的家庭要提防煤气中毒;

(7)大风天气,外出注意高空坠物;

(8)关注天气预报,关注相关部门发布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9)个人防护“万变不离其宗”——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