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甲骨文书法展, 写满94岁国学大师的“人生究竟”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婷婷]

罗锦堂甲骨文书法。

李婷婷

11月14日,罗锦堂先生甲骨文书法展暨“人生的究竟”系列活动在长沙盈峰翠邸启幕。这里是罗老当年在湘讲学的第一站。展览展出了罗老甲骨文书法作品、蝴蝶工笔画作、诗词书法长卷等,百余人来到现场,感受一位94岁老先生的“人生究竟”。展览现场,老先生从夏威夷家中发来一段视频:耄耋老人,儒雅清癯,面容温和,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向大家问好,向湖湘文化致敬。

罗锦堂是谁?他的师友们,或许比他名气大。胡适、于右任、张大千、梁实秋、钱穆、台静农、郑骞等人,都与他发生过交集。他与这些人的故事,甚至淹没了他作为国学大师和元曲研究大家的身份。而他的夫人曹晓云的外婆,即是曾国藩的曾孙女。

罗锦堂缘何与湖南结缘?4年前,老先生从夏威夷抵达长沙,开始其在湘祭祖、讲学之旅。作为湖南女婿,这是他第一次踏上湖南的土地,也是他出国多年后首次回到大陆。彼时的罗老已90岁高龄,但神采奕奕,先后在盈峰翠邸、十翼书院和岳麓书院谈人生,谈诗经与赋诗,再谈禅学与理学。在岳麓书院,台下200余人挤在只能容纳百余人的讲堂里,很多人坐在过道里听课。他在讲座和对谈中反复提到一句话:“人生的究竟是什么?我认为是光明地活着。”成为当时湖南文化圈被引用最多的关键词。讲学期间,这位九旬老先生的学问和感悟,浓缩在五六个小时的语言里。这些语言或许不足够带给我们太多,但可能是一道光亮,一种指引:那棵中国古典文化的树木,需要我们用心浇灌;真诚而审美的人生态度,能让我们心灵不死。

湖南日报湘江周刊主编龚旭东在主持活动时说,4年前,罗老在湖南待的时间并不长,只做了三场演讲,但为什么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因为罗老所传承的,恰恰是现在社会特别需要的一种人格和精神,一种文化的力量。他把传统文化的‘脉’传下来了。”4年前,也是在这里,龚旭东曾问罗老,您觉得“人生的究竟”是什么?罗老说:我所追求的人生究竟是光明地活着。他继续追问,您觉得怎样才是“光明地活着”?“罗老当时的回答,对我特别有启示。他说:所谓光明地活着,就是心里没有阴影,就是在心里跑进任何阴影的时候,都能化掉、驱散这个阴影。”

罗先生曾在《从甲骨文说起》一文中道:“我们才知道中国文字,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已由图画变成了符号,即所谓的‘文字画龙点睛’。完全用线条书写,表现出刚健和柔媚等各种不同的风格,并富有艺术价值。尤其在一切象形文字中,与原始图画的形状最为接近,写在纸上,无论懂与不懂,一眼看去,就觉得雅俗共赏,有一种盎然的古趣。”纵观罗先生的甲骨文书法作品,有的显得劲峭刚健,有的显得质朴古拙,有的潇洒飘逸,有的婀娜多姿,富于变化而不拘一格,特别雅致、美观。

这场甲骨文书法展,让我们透过书法,再一次领略到罗锦堂先生的文化情怀和艺术造诣。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