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地理丨郴州这个地方有古代版的‘攀岩运动"遗址

[来源:潇湘晨报]

丹霞·湘南(二)

北寨采硝采盐,是古代版的“攀岩运动”

▲郴州永兴北寨,典型的丹霞地貌,十分有利于组织专业的户外攀岩。 图/记者钱烨

      北寨采硝遗址,木桩都是采硝留下的。图/曾湘荣

撰文/潇湘晨报记者钱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有窑洞,南方有福建土楼,而在湘南郴州有以丹霞山洞为屋檐的“坦”屋。与前两者相比,郴州坦屋更加原始,可以说是古代穴居的“现代改良版”。这些住人的坦数量很多,用途也不一。有藏土匪的土匪坦,有驻兵的兵坦,辟为学校的学堂坦。每一个坦都有自己的故事与传说。而位于郴州永兴县便江西岸的采硝坦,则有不多见的古代攀岩奇观。从这里最能看到古代郴州人在丹霞绝境中开拓生存空间的勇气与智慧。

采盐、采硝,一不小心就摔个粉身碎骨

沿着一条刚刚开辟的公路我们去寻找北寨的寨墙。这处屹立在永兴县便江西岸的丹霞山寨,远离城市,藏身深山,需要费一番辛苦才能抵达。

一路沿途考察,最让我们吃惊的还是遗留在北寨境内的采盐采硝遗址——一处被废弃的坦洞。

北寨距离永兴县城3公里,是一处丹霞风光极好的地方。修建北寨水库以后,两岸丹霞陡壁如刀削斧砍,垂直挺拔,山顶竹林郁郁葱葱,在水面的倒映下,相互掩映,十分漂亮。

水库上行200米,有一处天然坦洞,洞内右上方有一夹缝,夹缝内竟然密集排列着木桩,为当年采盐采硝留下的“脚蹬”。木桩悬空倒挂在头顶上方,真不知道古代人是怎么爬上去的。而在坦的左侧崖壁上还有一片攀岩痕迹,举目而望,可以看到距离地面80米的绝壁上残存着坑眼、斧凿的痕迹,最顶端残存一块悬空的木板,显然是供脚踏用的。站在如此高的崖壁上,在底下看着就够胆战心惊了,别说再去采硝。

同行的湖南省博物馆原副研究员谢武经认为,保存如此完整的采盐采硝绝壁遗址,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崖壁下的坦洞还有熬硝的灰堆,说明这里人不仅采硝,还在这里炮制。

“这里是古代版的‘攀岩运动'遗址。”11月2日,站在北寨熬硝坦洞外,谢武经高兴地说,“如果本地人能够利用好这处人文资源,举办一场国际攀岩比赛,与古代人展开竞技,那可真是精彩纷呈。”

谢武经的提议并非不可取。环顾北寨四周丹霞地貌,属于十分典型的“顶平、身陡、麓缓”的丹霞方山。这些像一块块豆腐一样错落有致的山体,其赭黑、平直的崖壁十分有利于开展攀岩运动,不过在本地人看来,与现代攀岩高手相比,祖先们的技术更胜一筹。

在北寨采硝坦洞口的崖壁上,留有两排清晰的坑眼,每个坑眼的直径约有10公分。这些坑眼倾斜地排列在坦洞口上方,慢慢向崖壁顶端延伸。可以想见,当年攀爬至此的采盐、采硝人仅仅只依靠一排直径10公分的木桩就可以爬到距离地面70米高的崖壁上,其勇气与技术之高超,让人心悦诚服。而一不小心,摔下来就是粉身碎骨。

既然如此凶险,为何还要冒着生命危险攀爬崖壁呢?当地村民曹国元曾听他父亲讲干这行营生的多是被生活所迫。另一位村民肖万全告诉我,他在小时候曾经爬到水库对面的另一处坦洞内查看采硝痕迹,“是个穿坦,洞内有光,很陡,很吓人”。现在这些坦,大部分已经荒弃了。

采硝、采盐与农民起义、粤盐断销有关

这些人爬到这么高的地方采硝用来干什么?曾在丹霞山调查人文遗迹3年的谢武经在北寨茶园村新村组寻访到曹流山老人,这位曾经在十几岁时帮人熬过盐与硝的老人透露了一点有关郴州丹霞山采硝、采盐的不为人知的往事。

据曹流山讲,郴州丹霞山境内采硝、熬硝的行为自古就有。这些黑色的矿物质,往往分布在坦或者阴暗的岩石缝隙之中。出矿的位置也往往距离地面几十米高,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毅力才能爬上去开凿。

他自己没有采过硝,自嘲没有那个本事,但是帮助采硝的人熬过硝。熬硝用古法。先用稻草烧成灰,泡在水里成碱水,过滤后装在大桶里,然后把从岩壁上凿下来的硝石放在水里泡。泡出来的水放在大锅里熬,熬时还要放“老水”(前次熬硝时留下的水)作引子。

大锅内的水熬到一定程度后,倒入盆中,等待自然冷却。冷却过程中,要用一竹篾筐放入盆中,水中的硝就会慢慢凝结在竹篾上。而水中的盐会凝结在盆的两边。硝呈牙状,盐是灰色。盐刮下来就可以吃。盆底是黑色的盐卤,没有用,就倒掉,成为熬硝的灰堆。

在北寨采硝坦内,我们也看到了大量的灰堆。其他坦也见过类似的场景,如资兴程江口附近的骷髅坦,也是一处采硝遗址,那里的灰堆更大,坦洞也较深,坦内有凿痕,有刻字。还有一口棺材停放在坦口,据说是采硝官兵的遗体。该坦名骷髅坦,在10月10日,湖湘地理记者第一次踏足郴州丹霞山就已经探访了此地。(见《丹霞·湘南(一)》,潇湘晨报10月20日A5版)

曹流山称北寨熬出来的硝主要作为火药用。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制作的流程也不难,一硝二硫三木炭。木炭可就地取材,硫黄也易得。加上丹霞山峭壁上采炼的硝,威力巨大的火药就制成了。

曹流山称,永兴本地制作火药还细分几种。用来打枪、做松树炮(本地土炮),要少放一点硫黄;用来炸石头,开山的就多一点。日常贮存硝时要注意防潮,制作火药前,必须经太阳晒干,或者炒干。

哪些人需要这么多硝呢?据曹流山讲,本地猎户上山打猎需要火药。寨民修筑的寨堡内安放的松树炮也需要火药。对硝的需求最大的还是太平天国在郴州活动时期,很多熬硝坦与兵坦都是那个时候留下的。

此外,由于熬硝可顺带产盐,在粤盐难以行销的时节也可解燃眉之急。由于湖南在古代不产盐,湖南人皆食粤盐。清代道光以后,清廷被迫开放口岸,作为一口通商之地的广州地位下降,连接内陆的湘粤古道也变得冷清起来。粤盐进不来,郴州丹霞山境内的本地人就自己想办法,就地取材,这才催生了民间勇士不惧风险,以命搏盐的无奈之举。永兴北寨的采硝坦可能也与这段历史有关。

撰文/潇湘晨报记者钱烨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