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厕所革命”全域推进 宜居生活“美丽升级”

[来源:衡阳日报] [作者:谭晓波 常森 郭华]

仅月余时间,该市2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高标准完成改厕3630个,创造了“厕所革命”的“常宁速度”

常宁市西岭镇平安村美丽“蜕变” ■记者 罗盟 摄

衡阳日报讯(记者 谭晓波 通讯员 常森 郭华)“自从给我们改造了新厕所后,生活卫生方便多了。”8月10日,常宁市蓬塘乡官水村67岁的龙端凤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自家“美丽升级”的厕所。记者在现场见到,一间5平方米的厕所里,墙上和地面都铺上了白色的瓷砖,抽水式坐便器、蹲便器、洗手池等一应俱全。

在官水村,320户村民把非卫生旱厕全部拆除,统一新建厕屋,并安装三格式化粪池,实现了集体“改头换面”。和官水村一样,“厕所革命”已在常宁市2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遍地开花,全力打造乡村文明宜居生活“升级版”。

今年7月以来,常宁市委、市政府把“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治理人居环境的文明工程和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超前谋划、试点先行,逐步从试点扩展到全县、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农民群众转观念、改陋习、促文明的新路子。

最初,有的村民觉得麻烦、有的村民觉得浪费,改厕并不被接受。为转变村民的观念,该市注重典型示范引领,组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实地观看改厕效果,观摩交流经验;引导村组干部和党员先行先改,打造样板户,让村民们充分认识到改厕的实际效果和极大便利。

整齐排列的三格式化粪池,旁边的小微人工湿地上种植着翠绿欲滴的美人蕉、绿萝、吊兰,在西岭镇桐江村家家户户前安装的三格式化粪池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厕所环境卫生上了一个档次,还高标准采用三格式化粪池模式+小微人工湿地模式,粪污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基本可达到无异味、无污染,可用来灌溉水田!” 桐江村村民徐富银在观摩了村支书徐三山家的卫生厕所后,毫不犹豫地加入到改厕阵营中来。

为进一步调动村民参与的热情,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常宁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共投入2900万元,其中省、市配套资金1700万元,当地财政支出1200万元, 对改厕对象每户奖助1000元,广泛采用广播电视、张贴标语、发放资料、分组入户等载体,宣传奖励政策,普及环保知识,让厕改工作逐渐深入人心。

启动仅一个余月,该市2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面铺开,共完成改厕3630个……创造了“厕所革命”的“常宁速度”。改造过程中,常宁坚持以点带面——试点成熟后,向其他乡镇推广复制,目前全市确定整村推进重点乡镇5个、示范村83个。同时,该市没有采用政府统一采购建设模式,而是在把好质量监督总关的基础上,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各个乡镇,以乡镇、村为单位组织施工队伍,统一设计、统一采购、统一施工、统一验收,整村推进,实现了全市同步推进、遍地开花。

“群众利益无小事,农村旱厕改得好不好、使用方便不方便,后续服务能否跟得上,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幸福。农村厕所改造必须坚持 ‘三分建、七分管’原则,确保改造后的农村无害化厕所长期发挥效益。”常宁市委书记刘达祥多次在相关会议上强调。

据了解,新建好的无害化卫生厕所投入使用后,常宁市组织技术人员入户向群众普及卫生厕所的科学使用和维护方法,做到“改好一个、管好一个、用好一个”。同时,积极抓好渣液清运、配件供应、故障维修等管护工作,全力推行厕所粪污就地就近还田还土,实行粪污肥料化、解决好粪污排放和资源化利用问题;建立农村户用厕所信息库,实行一户一卡、一村一册、一乡一档,形成建管并重、责权相应的长效管理服务机制,从根本上确保改厕工作成效。目前,常宁“经验”吸引了耒阳、祁东等县(市)区前往观摩学习。

“乡村厕所革命不仅仅是一次乡村环境的整治,更是乡村文明的推进,扮靓了美丽乡村的‘里子’和‘面子’!”常宁市委副书记、市长吴乐胜表示,下一步,该市将继续全力推进“厕所革命”,争取在已有3个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基础上再添“新军”,将乡村“软环境”打造成为招商引资“新名片”。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