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铺就便民之路——“无改革,不浏阳”实践之一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陈丽丹]

浏阳城区。 邓霞林 摄

前言

从1978到2018,40年岁月洗礼,40年薪火传承,浏河两岸沉淀出优良的改革传统。从敲响国有土地有偿出让“三湘第一锣”到入选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市、区),从开创全省“国道县修”先例重修319到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里程均居湖南省县(市)第一,从花炮产业“一枝独秀”到“千亿级”国家级经开区和“一主一特”省级高新区拔地而起、做大做强,从在全省率先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到率先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改革开放40年里,浏阳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劲头,以接力探索、连续奋斗的姿态,创造了众多“率先”“首个”和“第一”,实现了由国家级贫困县迈入县域发展水平第一方阵的巨大飞跃。

“无改革,不浏阳”成了这座城市最鲜明的标识。

“40年跨越赶超、加速崛起,浏阳始终坚持向改革要红利、向开放要动力,以改革开放的力度刷新县域发展的高度。”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黎春秋如是说。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从今日起,本报将推出“无改革,不浏阳”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陈丽丹

九曲浏河,满城烟火,40年激荡,岁月如歌。

1978年至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从2.79亿元到1432亿元,增长80.54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从95元到39352元,增长414.23倍。

数字背后是“我们尝到了改革开放的甜头”这一句浏阳干部群众的口头禅。

改革,浏阳从不止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浏阳市围绕建设全省体制机制最活、办事效率最高、发展环境最优的县(市)目标,不断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率先在全省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浏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破冰,政务服务升级的“浏阳路径”

改革,从来不会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步到位。

1995年,浏阳作为全省14个最先实行办事公开的试点县(市)之一,开始实行政务公开制度。

2000年3月,浏阳市政府政务公开中心正式启用,共设置市民投诉、政府采购、人才交流3大类15个服务窗口。

2003年4月,在政务公开中心基础上,浏阳扩建成立政务服务中心,将全市37个部门的175项审批服务项目纳入,进一步推进了审批项目办理的公开化、透明化。

2004年,浏阳试点网上审批,开通政务服务网,将各部门办事依据、申报资料、办事时限、监督渠道等上网公布,让市民能按需了解办事程序和最新动态。与此同时,各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开始建立。

2007年,浏阳市获得“全国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评为湖南省政务公开示范点,并被定为政务公开和行政审批电子监控系统建设试点。

2014年,浏阳多措并举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将全市40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单位的242项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项目的“流程清单”公示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上。

2016年,浏阳在全省率先实现国税、地税、财政合署办公,在全国县级率先推行建设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审批提速60%以上,政府投资项目和社会投资项目(核准类)仅需68个工作日、社会投资项目(备案类)仅需56个工作日就能完成,全省首个县级“市民之家”在浏阳正式落地启用。

从公开到服务,从试点到示范,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道路上,浏阳人开拓进取,接续奋斗,审批不断提速,服务不断优化。

特别是2017年以来,浏阳积极探索“放管服”改革的“浏阳路径”,在全省率先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此后,浏阳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事项办理信息化、公共服务集成化、日常监管制度化建设。截至目前,浏阳共梳理群众和企业到政府依申请办理事项1198项,其中1158个“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6.7%,基本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只进一扇门,只上一张网,只拨一个号,最多跑一次”的目标。

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黎春秋指出,浏阳要把“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效率革命、群众工作、廉政工程和作风竞赛来推进,通过最大力度“联”、最大限度“减”、最大程度“放”,不断打通数据壁垒,不断压减办事时限,不断下放服务阵地和权力,有效破解“数据共享难”“审批提速难”“末梢打通难”等难题,切实提升和改善政务审批服务环境。

踏上征程,号角已经吹响。

前行,深化审批改革的浏阳样本

改革,从来不会一路坦途,更不能浅尝辄止。

部门权限下放“苦衷”多,许可机关“只批不管”现象还没得到根本扭转,群众办事谈及“用户体验”仍有差评,办事流程中依然存在“断头路”“中梗阻”,数据壁垒、“信息孤岛”还不同程度存在……种种问题制约了“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推进。

披荆斩棘,砥砺前行。2018年,浏阳再出发。

2月,浏阳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着力推进“马上办、就近办、网上办、帮代办”实施方案》,开启了“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升级版。

——马上办。突出减时限、减环节、减材料、减证明,取消行政审批事项50项;取消证明事项146项;取消中介服务事项10项;推动38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由承诺件改为即办件,目前全市有401个事项实现一次办结;政务中心窗口全面启用高拍仪,群众、企业需提供复印资料事项由原来的3065项减少至 182项。对需要现场踏勘技术审查的实行马上响应,联合办理和限时办结,社会投资备案审批项目时限再压缩至25个工作日,政府投资项目和社会投资核准审批项目时限再压缩至30个工作日。

——就近办。在县级层面只进一扇门后,通过向乡镇(街道)和园区下放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推进公安、工商、国土、税务等派驻业务入驻乡镇(街道)、园区政务服务大厅,完善县、乡、村、园区政务服务大厅集中综合服务模式,实现个人办事不出乡,多数事项村上办,企业办事不出园。

——网上办。在全省率先开发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互联互通,并率先成立数据资源局,推动数据共享。目前,浏阳1124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占比94%,实现从网上申报到网上预审、办理、反馈“应上尽上、全程在线”。

——帮代办。努力推广岗岗通、365预约、上门代办等新模式,乡村干部在精准扶贫和下村走访时,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天候代办服务。

6月8日,浏阳市龙伏镇农民袁福星从浏阳市民之家工作人员手中接过“浏阳市星德辉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工商营业执照、税务发票和公司印章,心情特别激动。这意味着,他与哥哥袁意德分任总经理与法人代表的这家企业可以正式开业经营了。

“才用了三天,没想到这么快,真的出乎我的意料。”三天时间领到执照,袁福星欣喜不已。

在此次改革中,浏阳进一步简化了企业从设立到具备一般性经营条件的办理环节,企业开办流程优化为3个环节,审批时间由原来11个工作日减少至3个工作日。

2018年召开的省政府第一次全会上,浏阳获评全省2017年度“深化‘放管服’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县(市)”。

初心,真抓实干只为浏阳百姓

改革,必须以人民为中心。

4月23日上午,前后花了不到一小时,大瑶镇枫林村的村民黄先生就已办理好为二孩上户口和参保业务。

“现在办业务真方便,不用到处奔波,服务窗口也多,等待时间短,并且还可以微信支付。”对于享受到的服务,黄先生赞不绝口。

目前,大瑶镇政务服务中心设有10个窗口,总计可以受理449项业务,其中308项可当地办结,322项业务在1-5号任意窗口即可实现“一窗通办”。

大瑶镇政务服务中心正全面实行业务窗口前移、重心下移,在全镇15个村(社区)选拔懂电脑的年轻人参加培训,上岗成为“帮办员”,帮助村民办理业务。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贫困生上大学相关资助业务等109项业务可以实现村级受理。

值得一提的是,政务服务网上平台向乡、村两级延伸后,浏阳建立了“村受理-镇(市)审批-村出件”服务新模式,老年优待证、生育证、财政补贴等多个事项,已由原来的“村帮办”升级为现在的“村上办”。这是在“帮代办”基础上的再一次便民升级。

“现在是不出社区就可以办好事情,对我们来说方便多了。”12月6日,在集里街道神仙坳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居民张丽琳只花了20分钟左右时间便办好了二孩生育服务证。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集里街道在14个村(社区)均设置了代办服务点和“帮代办”专干,对居住在外地或出行不便的特殊群体提供“全程代办”服务。

11月,该街道还把“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延伸到14个社区(村)。同时,梳理出生育服务证、老年人优待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等24项高频办事清单,将事项名单、办事流程、办理部门和取件地点等信息一一进行公示,让群众清楚知晓“事怎么办、到哪里办”,确保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效果究竟好不好,最终需要群众来检验,需要群众来监督,需要群众来认可。”黎春秋表示,浏阳将紧紧围绕“便民、利企、优管”三个关键词,通过互联网+政务、政务下移、数据共享,真正让企业和群众能够在身边、用最短的时间、以最好的心情办好所有的事情。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潮,是改革的浪潮;这风,是改革的春风。浏阳人民乘风破浪,高歌猛进,将“最多跑一次”改革进行到底!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