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谷山砚的日子

[来源:华声在线]

张学军作品 谷山砚

寻找谷山砚

◀张学军作品 谷山砚

张学军

四年前刚到长沙时,拜访了一位交往多年的好友。我们同是制砚人,在他工作室喝茶聊砚,他喜欢收集砚的书籍,这方面的书,摆满了整个书架。聊到湖南砚时,他沉默了片刻后说,湖南很多砚历史上都有记载,但现在都鲜见了,看不到有人做了,包括长沙就有的四大砚种,除菊花砚有零星产出,其他砚都没有雕刻了。边说,他边把砚谱拿来,翻开湖南篇给我看,谷山砚、圭峰砚、龙牙砚等等。清乾隆年间刊刻的《长沙府志》所载:“谷山,县西七十里。山有灵谷,下有龙潭,祷雨辄应。有石色淡青,纹如乱丝,叩之无声,为砚发墨,亦有光。”看完,我说,长沙地区的砚产地我们可以去找啊。

回到家里一夜未眠,早上起来之后开始上网找资料。长沙四大砚,除菊花砚之外,属谷山砚的资料最详细最多见。见过这些资料,我立马和弟弟张学年驱车前往谷山。谷山面积非常大,加上灌木丛生,如同大海捞针。找当地老人询问,皆不甚知晓。后来,找到谷山寺,沿后山寻找,在半山腰处我们找到了一处采石点。这一采石点,与资料记载并不一样。于是,我们继续沿山道往上走。山上没有路,但植被茂盛,无奈只有折返。

回去之后很不甘心,第二天再次登谷山寻找。有了前次的经验,第二天,我们沿着谷山脚下找,进入每个能进去的山谷,地毯式搜索,由于天气炎热,加上一直在山间穿梭,又累又渴,临近中午,在一居民房前休息,看到一老伯在自家房前挖水沟,就问他关于谷山采石场的情况,他也没印象,我俩就这样一直跟他聊天,聊了半个小时,大部分都是跟石头有关的话题,他突然停了手中的活说:“我小时候在外婆家,去过这么个地方玩,有几个石坑。”我赶紧追问在什么地方,他说就在山的另一边,没多远,就在某某地点,沿什么路拐几个弯就到了。对于刚来长沙的人来说,这个就有很大的难度了。我说:“只有大概位置,这样很难找到,要不您带我去吧!”老伯被我的诚意打动,决定循着儿时记忆,带我们去找采石场。

由于时间久远,印象模糊,加上植被变化,我们进入第二个山谷时,才找到跟历史记载相符的采石场。那一时刻,特别兴奋亦特别激动,我们震撼于采石场的道道凿痕,仿佛听到了古人采石时锤子敲打在铁凿上的叮叮声响。

在采石场,我们捡了几块石头,试着制砚,抛光后发现石头杂质很多,并不适合做砚。再度带上锤子、凿子走进采石场,寻找制砚良材。通过对整个采石场的观察,没有发现能做砚的砚石。走出坑洞,在洞外一离地面约5米高的石壁上,我们发现一层厚度1米左右的石材,石质看起来有些别样。于是,我们取了一小块样品带回,制成砚台,色淡青,纹理如丝罗,叩之无声,耐磨发墨,与史书介绍的无二。

终于找到了可以制砚的石材,先是兴奋。兴奋之余,忧愁也来了:通过分析砚石走向,估计洞内砚材已开采殆尽并延伸到石潭底部,洞外开采难度也大,必须去掉上面将近20米厚的石材,才能得到中间制砚的材料,难度可想而知。而难度更大的是采石场已被列入省级不可移动文物,根本不可能再度开采。

为了找到能做砚的石材,我决定继续围着谷山寻找。历经无数个日夜,一天,在一片建筑工地的路边,我们看到一块感觉好的石头。于是,停下车,拿凿子试了下,硬度、密度都还不错,我们估计,这块石头是从渣土车上掉下来的,于是又跟着车轮印寻找过去,在一处拐角的地方发现了这种石头。

挖出的石头,多已经填在了旁边的水塘了。不能让这么好的石头埋在地里,太可惜了。我们找到工地老板,老板是长沙本地人,一口地道的长沙话,不认真听还真是听不明白,听我要买这石头,他连忙摇头说:“这石头是垫地基的,不卖,卖了我还要买石头来填,太麻烦。”我们不停地与他沟通。终于,他答应将石头卖给我们。将这些石头带回来,我们制出了失传已久的谷山砚,中断了近百年的谷山砚,由此重新生机焕发,再度展现在世人面前。

编后记

千锤百炼出谷山

木华

长沙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城南书院,早已闻名天下。与书院书生以及后辈们共度朝夕的文房四宝当中,也已留下了浏阳贡纸、杨氏毛笔等文化记忆。但日日相磨、饱蘸文思的潭州古砚台,却似乎断成了一段空白……

日子匆忙,斯文渐远,小小墨池本也少人挂念,好在还有青年雕刻家、专业制砚人张学军。四年前刚来长沙时,他就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谷山。他知道,宋代大文人米芾所著《砚史》上记载的湖南名砚——谷山砚就产自那里。

探访、搜寻,甚至卖房换石,遗址终于找到了,谷山石也有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但面石如面壁,要心无旁骛,又必须胸有丘壑;要延续传统,又必须大胆超越;于是一块块谷山石,在他手上,锤如山崩,炼如磨针。

千年学府如何表现?他抓住对联、匾额、青瓦、高墙,高度提炼,立体呈现,做成系列作品。立起来,是门楼,是宫墙;躺下去,则有砚堂,有墨池,就是一方方可实用的砚台。茅屋草舍如何表现?他就着皮纹肌理,顽石轮廓,顺势而为,刻画干草疏瓦、方窗圆棂,再取名为《家》,让人唏嘘感慨,想起山野老家,不忍磨墨盛汁。

或青或赭、或奇或正的谷山石在他面前,仿佛都卸下了坚硬的铠甲,露出本真的柔软之心。于是一丛丛小花开在石板上,一排排万字映在石壁上,一条条砚边如山路蜿蜒,一组组瓷柄如绳结缠绕……随心所欲,大道自然。

禅林古意、才情匠心、现代意识、跨界巧工……张学军有了“谷山张”的美誉,谷山砚的“非遗”之名也有了新的寓意。原本失传的谷山砚,现在变成了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