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验| 如何深入融入“一带一路”,长三角省市这样做

[来源:华声在线]

编者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已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促进了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各省市也高度重视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抢抓机遇。本期《上海经验》将探讨江浙沪三城如何深入“一带一路”的问题,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供好经验好做法。

长三角省市对接“一带一路”的做法对湖南的启示

一、如何做?江浙沪三省市发挥各自优势

(一)上海:发挥金融优势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领域。上海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和互联互通,积极推动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吸引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纽带”关系,努力成为“一带一路”投融资中心和全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

截至去年底,位于上海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吸引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508家间接参与者,覆盖41个国家和地区;通过自由贸易账户累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生跨境收支2886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等与巴方伙伴合作收购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40%股权,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挂牌以“上海金”计价的期货合约;将自由贸易账户的适用主体拓展至全市有实际需求的企业,包括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走出去”的有国际贸易结算和融资需求的实体企业等。

银行系统积极探索“一带一路”项目开发培育模式和机制,在上海建立“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储备库。在政府主导下,建立跨区域联合风险分担管理合作模式,成立市场化运作全球性风险管理平台,加强风险管理工具创新,促进各方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全球化风险管理。

(二)江苏:发挥“一带一路”交汇点优势

出台《江苏省2018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工作要点》。围绕打造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落实责任、强化举措,推动新时代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全面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开放增活力促发展。着力加强战略研究,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突出短板,认真谋划针对性强的政策和措施;着力推进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中欧班列提质增效,加强江海联动、陆海统筹;着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加快合作园区建设,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着力拓展经贸及人文交流,搭建新平台、开辟新渠道,推动经济融合,促进包容发展;着力加强战略节点城市建设,增强支点作用,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三)浙江:打造“一带一路”枢纽

出台《浙江省打造“一带一路”枢纽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浙江“一带一路”枢纽功能,突出共商共建共享,突出国际大通道建设,突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努力在实践中打造出更多标志性、引领性的特色亮点,创造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擦亮浙江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金名片”。全力打造新时代高能级开放平台一方面在体制创新、整合提升、提高开放型经济质量上下功夫,全面提升现有平台能级;另一方面聚焦国家战略使命,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新提出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聚焦浙江省特色优势,谋划打造一批新的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开放平台。有效应对和防范化解国际经贸风险,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各项应对措施,密切关注、科学研判,加强监测服务和信息交流,指导和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将国际经贸风险的负面效应降至最低;着眼长远、综合施策,努力将国际经贸风险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机会。建立健全对外开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省级部门之间、省市县各级之间的沟通联动,加强政府战略部署重点和市场主体参与热点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对外开放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二、对湖南的启示

1、物流体系“国际化”。“湖南不靠海、不沿边,走向世界靠蓝天”。要实现与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必须依靠航空货运、国际水运、国际班列这三条生命线。以长沙为枢纽,以黄花机场、霞凝港、城陵矶港等口岸为支撑,以航空物流、湘欧快线、国际多式联运等为重点,整合物流形态,全力打造国际化物流体系。

2、保驾护航“走出去”。省内很多企业“走出去”的愿望非常强烈,但在应对国际市场风险、熟悉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等方面,经验不足。各级商务部门应充分发挥“湘企出海+综合服务”平台作用,认真总结提炼对接‘一带一路’工作模式和项目模式,深度研究重点国别和地区,在具体运作模式方面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好的经验和方案。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